首页 > 定西 > 渭源
渭源:首阳山景区服务全面提升 文旅产业凸显夷齐文化亮点
时间:2023-08-18 10:09:28 来源:定西日报 阅读量:126编辑:段娅洁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乔彩凤

通讯员 刘嘉伟

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追寻遗世孤立的山水之魂,来到高山仰止的渭源首阳山,感悟《采薇歌》里儒家思想的文化特质。远看,新修建的木栈道宛若天成,如游龙盘绕于青山之中;近观,翠绿的青山与优美的人文景观尽收眼底,树林荫翳、鸟语花香、幽静恬雅,令人心旷神怡。

“天下五首阳,夷齐归渭源,而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下,他们的高尚情操至今被民众称道。伯夷叔齐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也是世界东方道德的重要源泉,伯夷叔齐是民族气节的象征,他们的首阳高节激发出无数高风高节之士,影响着现代人追求和合共生的价值观念。我们来到首阳山夷齐故冢,是崇尚德源文化,也是对自己精神上的洗礼。”刚入职一个月,想尽快了解掌握渭源历史文化的马潇说。

从海南来定西探亲度假的李女士,漫步在首阳山林间小道,亲身体验着左宗棠所写“山静日常仁者寿,荷香风善圣之清。”的诗中意境,高兴地说:“渭源的气候特别适宜夏天来度假,气候温和,自然景观特别好,我们全家每年都会来这里一趟!”

近年来,渭源县不断加大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深入实施“文旅活县”战略,按照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要求,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聚焦文旅产业挖潜增效。去年以来,渭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该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抓管理、促服务、树形象”的理念,针对首阳山景区旅游资源和产业业态,全方位规划首阳山景区运营方案,全产业链拓展经营范围,全面提升景区服务形象。

特别是今年六月份以来,景区服务设施得以完善,文化招牌全新展现。“叩马谏伐”主题雕塑在景区中央熠熠生辉。“首阳可鉴”“适归于德”“首列群山,石门夜月接遥天,莲峰一色;阳熙百世,赍志采薇存古迹,渭水同源。”等上百幅匾额楹联,由书法名家题写后,刻在首阳山山门、夷齐古冢山门、德源文化长廊、德源殿等亭台楼阁一一展示,彰显首阳山景区独特的德源文化魅力。以渭河源、灞陵桥、夷齐文化、秦长城等为元素的13大类文创产品陈列展厅,各种特色美食、罐罐茶及儿童水上娱乐项目、露营体验等多样化的服务,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村民靠旅游服务增收致富。

“我是附近孟家庄人,前几年在外建筑行业打工,这几年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首阳山景区的商业区也建成了,我就在这儿租了两间铺面,开了罐罐茶店。我想,我们当地老百姓享受了国家这么好的政策,我也想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游客,拉动一下地方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在景区商业区开罐罐茶店的贾宝玉说。

在商服区开小吃店的陈巧萍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说:“首阳山景区的开发,对我们老百姓确实带来了很多好处。对于我来说,在这里摆个小吃摊点,不仅可以增加收入,主要是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比起在外面打工,好多了。”令周边村民羡慕的是,陈巧萍不仅美食做得好,她丈夫的书法也写得可以,人品也好,平时帮妻教子给邻里帮忙,谁家有要写的文字,他就理所当然地去搞服务了。

周末假日,骄阳下坐在凉亭,满眼青山绿水,欣赏“德高源流、博雅达观。”和游客表演的电吹管、合唱等节目,享受星空帐篷里的悠闲时光,大自然赋予的“财富”,尤其让外地来的游客赞不绝口。

从天水来度假的朱女士激动地说:“十几年前来的时候,这里确实……现在,变化太大了,太美了!我回去后,要把老姐妹们都叫到这里来旅游,这里真的很漂亮,特别舒服,空气特别好!”

“今年通过对首阳山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景区旅游环境、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游客较往年明显增多。七月份以来,接待游客近两万人次。随后,我们将在景区餐饮、住宿、娱乐等方面改善提升,建设景区旅游产业链条,强化景区运营管理,持续推进旅游标准化、规范化。”首阳山景区管理人员李凤霞介绍。

扫码关注
新定西客户端
扫码关注
定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定西观察抖音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07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2023000706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32-8223526
通信地址:定西市新城区建设大厦综合楼A 1区三楼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
甘公网安备62110202000105号
不良信息举报链接:https://www.12377.cn/
“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举报专区: 电话:0932-8211976 邮箱:dxxw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