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韶,原名张珏,又名玉符,漳县盐井镇人,1901年生于小商人家庭。张雅韶少年时在家乡上私塾,学习勤奋,成绩优异。1917年2月入兰州兴文社两等学校学习,同年秋考入甘肃省第一中学(兰州一中前身)补习班,翌年2月考入正式班,1921年底在该校毕业,1922年7月考入北京民国大学中文系。他受大革命的启迪和激励,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在革命斗争中,他和胡廷珍(字玉芝,甘肃临夏市人,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甘肃特支书记)、赵文炳(甘肃省人,与胡廷珍同学)、李翰园等人一起战斗,接受了党的培养和教育。1924年他由胡廷珍、赵文炳介绍加入青年团,1925年由胡廷珍、张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小组长及西城、南城区干事,做区委工作,同北京地委刘庄北庄联系。1926年在民国大学毕业后,组织派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政治科学习。两年后,即1928年在该校毕业。
1928年底,他由莫斯科回国,指定在上海与组织接洽。当时,正值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反动派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党的机关常遭破坏或逼迫迁移。他在指定地点没有找到接头的人,又四处打听亦无结果,便与同他一起回国的一个天津工人去北京。按他的想法,如果到北京后再找不到党组织,他就回甘肃。因为一方面甘肃是自已的家乡,情况熟悉,地方偏僻,便于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在他赴苏学习前,胡廷珍已回甘肃工作,如能找到胡廷珍,也就能找到党的组织了。到北京以后,他遇到了吴鸿宾(吴此时从事地下工作)和尚在北京上学的同学李而治。得悉,国民党要员李世军和骆力学正在甘肃“清党”,胡廷珍的家被抄了,胡本人去向不明。吴、李还告诉张说,国民党在通缉他,要他最好在北京少露面,以防不测。张遂避居在一般人很少去的北京南城的甘肃南馆内并改名张雅韶,混在一群回不了乡的甘肃人当中。过了几天,又经李而治和吴鸿宾介绍,见到比他早两个月到北京的莫斯科同学萧长彬。经萧作证,他在北京找到组织,重新从事地下工作。不久所在党组织在开会时被国民党军警冲散,经李而治介绍到河南武原县躲避,从此失去与中共的联系。
在武原,民国大学的同学、临夏人李翰园为郑州马逵部招收教导团学员,遂入招并任教导团政治教官。1930年,又经李翰园介绍到二纵队马仲英部,任秘书长兼顾问。1932年初,马仲英被国民政府改为新编36师,张雅韶以马仲英代表身份,赴兰州、西安向邓宝珊、杨虎城汇报整编情况。1933年5月,随部队进入新疆。7月,受巴顿促英派遣,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同国民党新疆省主席盛世才谈判被扣,此后屡遭关押,在盛世才的监狱里三进三出,前后长达十余年。1945年吴忠信任新疆主席后,为尽快取信于民,把盛世才关押的这部分人,从监狱里放了出来。出狱后,他凭原在新疆学院时的学生蔡宗贤的关系,担任了新疆第一中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1949年5月,他携家离新,回到离开三十多年的家乡。
1950年2月,他任漳县中学校长。后又调任兰州大学副教授,1958年他由兰州大学调任张掖师范学院副教授。1959年11月中旬,病逝于兰州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