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十四行之四(鼠曲草)》人格意蕴探微
平常人生的人格启示
———冯至《十四行之四(鼠曲草)》人格意蕴探微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赞誉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这是我对冯至诗歌特别留意的最初缘由。其实,真正打动我的还是冯至诗歌所具备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众所周知,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十四行诗集,是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生的意义各个不同,伟大和渺小迥然有别,但无论怎样,生命面对死亡时无不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屈从。哪怕最平常的人,也未曾由于畏惧注定的死亡而拒绝生活。因此,新生命又以不容置疑的姿态莅临人世,如何在死生交替中走向不朽,这几乎是每一个平常人不可回避的想象。我们深切缅怀在人类历史上创建过丰功伟绩的人,并不时表示出崇高的敬意,但在这种敬意中不免对自身怀着深深的失望。这样的时刻,我们有暇梳理自己以往的人生,顿叹岁月蹉跎;我们深刻地对自己以往所持的人生观作一番自诘和思考,我们是谁,为什么这样活着?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茫然地注视自身的流逝,感觉活着的不易。冯至的《十四行之四(鼠曲草)》借鼠曲草平凡、渺小的生存过程探求了人生的真谛,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平常人生的人格启示。
这首诗表面上在歌颂名为鼠曲草的一种白茸茸的小草,其内涵则是对人生真谛的哲理思索。诗人向鼠曲草祈祷,那是因为他从这种小草平凡、渺小的生存过程中看到了人的一生。“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不辜负高贵和洁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这是一种无求无欲、静默自足的小草,它拒绝一切修饰,远离世俗的喧嚣,所有人世间追名逐利而造成的烦扰一概为它所不知,它只是在静默中完成一生。从鼠曲草的一生中,人们可以领悟出一种严肃的人生思考:为了不辜负对高贵洁白的人格境界的追求,人应该学习鼠曲草这种看似渺小实则伟大的生活,这是一种拒绝诱惑真诚自律的平实、认真、执着的生活态度。诗人因此对这一丛白茸茸的小草肃然起敬,是因为它在平凡中见出了伟大,看到了自尊的心灵所体现的伟大的骄傲。诗人向这丛小草祈祷,表达了他对这种小草所体现的理想人生的向往:只要心灵高尚,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即使默默无闻,却也是一种坦荡自尊的高贵的生命式样,自有高风亮节长留人间,从而在死生交替中走向不朽。这是人生的不朽真谛,是对普通的、大多数的、平常生命的最高意义上的礼赞。
由此我想,即便是一个平常人,即使遭遇被边缘化的命运,其实完全不必心生厌世的悲观。虽然和所有名垂千秋的伟大人物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不能相比,起码我们要有信心让自己的生命做人类历史长河的一滴圣洁之水,一股奋进的溪流。